7月1日,哈萨克斯坦生态和自然资源部官员及农林专家一行6人赴宁夏考察防沙治沙工作。代表团先后走访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及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交流治沙技术,探讨沙害治理与沙资源利用。
在白芨滩林场大柳毛子沙窝治沙基地,代表团实地考察了柠条、花棒等植被恢复成果,亲身体验草方格扎设,对三代治沙人70余年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的成就表示赞叹。该工程有效阻挡了毛乌素沙地南移西扩,森林覆盖率达41.6%,成为全球治沙典范。
在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代表团深入了解中国治沙历史、技术及经验,并就关键问题展开交流。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农光一体化基地,光伏板下枸杞种植与绿电结合的“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模式引发关注。该基地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年发电17亿度,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宁夏长期开展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实施24个国际项目,治理荒漠化土地230余万亩。2019年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建国际知识管理中心,已为72国262名人士提供培训。2025年6月,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落户宁夏,此次哈方考察是落实与中亚国家防沙治沙合作在宁夏的首次行动,双方通过交流治沙经验、探讨治沙技术,为下一步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展开合作打下了基础。
监制:郭长江 许波
记者:陶鹏飞
编辑:吴佳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