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学者与宁夏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取得了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宁夏中部以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足迹组合。之前宁夏恐龙足迹化石只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发现过,这次发现扩大了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范围。对于了解中国西北地区距今一亿多年前白垩纪早期的古动物群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据介绍,新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位于同心县以东约20公里的窑山地区,产于白垩纪早期的岩层中,至少包括了12条行迹,158枚恐龙足迹化石。足迹化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型四足蜥脚类恐龙足迹,归为雷龙足迹型;另一类为小型两足恐龙的足迹,可能为兽脚类或鸟脚类恐龙足迹。

上图是根据研究成果复原当时窑山地区环境图

在这些行迹中,有一条特殊的行迹,长度约8.6米,包括20个连续的后足迹和2个前足迹,在第8个右后足迹处,行迹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向东转为向北,在转折点前后,后足有明显向内旋转,而在转折点处的足迹向外旋转了38度。在转弯后,步幅由100.4厘米变为52.4厘米,明显减小,表明恐龙在转弯后速度降低。

监制 郭长江 许波

记者 郭宝来

编辑 曹力辉

编辑:吴佳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