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泾源11月17日消息 (记者许新霞 通讯员张玉玲 王剑雪)连日来,宁夏泾源县新民乡南庄村开启“板凳会”“小院讲堂”等宣讲模式,把“固定讲台”变成“流动课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化为“乡村学习角”,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把书面语、普通话翻译成“村言村语”,用乡音带着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咱们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养成美的德行,推动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在新民乡南庄村赫凤花家的院子里,南庄村村委会委员禹俊成和村民们坐在玉米垛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内容。

“从党的十九大到现在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对你们家来说,有什么变化没有?”禹俊成现场向身旁的村民禹东强提问。“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变化大得很,从前老百姓住的是那个土房,现在都变成砖瓦房。党的政策是好得很,幸福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咱要凭双手勤劳致富。”禹东强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南庄村乡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向“颜值靓、产业兴、日子美”嬗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让咱们的村庄更美,生活更富裕,就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在牛棚里,南庄村党支部书记禹光元打开了话匣子,向养殖大户禹文军详细讲解着养殖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新目标。

怎样才能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呢?南庄村紧贴工作实际,创新载体方法,将宣讲场地设置在了群众家里的沙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和养殖户的牛棚里。乡村干部们走到群众身边,用生动朴实、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快速有效、原汁原味地送到基层、传递到群众心中。让群众在劳动中、在休闲娱乐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感受党的关怀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庄热起来、活起来。

编辑:胡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