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固原9月9日消息 (记者许新霞)“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立足县域实际,坚持城乡联动扩面、内外联动增效、上下联动聚力、家校联动赋能,构建“双减”系统,落实系统“双减”,教育生态得到重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推动教育取得新发展。

“双减”实施后,不少家长担心减轻作业负担会影响孩子成绩。寨科小学立足实际,精心实施课后服务。除了作业辅导外,学校设了绘画、书法、足球、器乐、合唱等十余种特色课程,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以往看起来“高大上”的钢琴、古筝、笛子等各种器乐,享受艺术教育带来的美。同时,全天候开放图书室,1万余册图书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满足学生求知欲。

黄铎堡学校与固原四中结为“城乡共同体”,两校以作业为“媒”,精心开展“作业设计”研讨和展示活动,一份交友信、一碟农家菜……,读书节、朗读节、科普等多样化课后服务精彩开展,线上线下同发力,城区和农村学校手拉手,有效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推动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双减’的关键在校内,学校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才能让‘双减’真正落地。”原州区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双减”命题,原州区决定实施校内固本强基“四大工程”,即统筹学科作业总量实施“作业减负工程”,建立网络家长学校实施“家校提升工程”,关注特殊学生实施“重点帮扶工程”,开展特色课后服务实施“减压赋能工程”。教体局建立了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工作机制,局党组成员、中层干部每月至少3次每学期至少10次随机进校“推门听课”,教研员每年听课不少于120节次,推动学校管理人员聚焦教学、聚焦质量,督促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扎实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5+1”系列活动,通过“五项管理”撬动校内管理改革,作业总量得到严控,孩子睡眠能够保障,体质健康不断提升。

原州区通过“引进来”方式,戏曲、剪纸、陶艺、韵律操等40余种优秀传统文化和社团竞技项目走进校园、走入师生。一年来,教体局联合公安、团委、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开展“护苗行动”和学生志愿者活动42次,发放科技展览、红色公益电影票13万张,社区开办寒暑假托班和书法、舞蹈等5个公益辅导班,64000余名学生受益,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上下联动,为“双减”聚力,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原州区内学科类培训机构由66所压减至3所,无证机构实现动态清零。

十八小学生唐梓华的妈妈欣慰地说:“这一年,孩子的作业量减轻了,身体素质增强了,近视、肥胖等问题缓解了,也增进亲子交流,亲情得到升温。”同时,孩子也学会了家务劳动,起床叠被子、整理书桌……,培育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原州区47所学校全部建立了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建立“儿童之家”,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童年。

编辑:胡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