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文化空间”里,徜徉书海放松身心;在社区市民驿站里学习蜡染,感受非遗文化;在家门口的“百姓大舞台”上,沉浸式体验一回当演员的乐趣,在公益性惠民演出中,为折子戏《辕门一帐》喝彩……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触手可及。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银川市民送上了缤纷文化盛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银川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

一元剧场精彩演出。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乐享文化生活

在社区、乡村、图书馆……一个个深挖银川文化特色,具备多元、跨业态等功能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走进银川人的视野,成为基层文化惠民的舞台,让市民乐享多彩文化生活。

在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有一处静谧而有文艺范儿的地方,它就是贺兰山天籁艺术村。大幅的墙绘、涂鸦,艺术气息浓郁的廊柱、楼梯,每天傍晚民谣乐队的浅语低吟,让这里成了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在贺兰山书房看看书,在山边儿童美术馆看一场展览,在大幅墙绘前拍张照,坐在民谣歌手对面喝着咖啡听一首歌,在美术馆体验亲子手作……这里不仅是美术馆,也是展览、互动、研学体验的好去处。和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热闹的街区不同,游客在这里可以静下来,阅读、做手工、看展、思考。

在宁夏饮食文化博物馆内,建有宁夏饮食文化传奇馆、宁夏五大院地方特色菜品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仙鹤水饺研学体验馆等主要功能区域,每天都有食客前来参观体验,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期间,博物馆还会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研学团建、非遗交流团队。目前,馆内已聚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研发了具有体验性、教育性、观赏性的非遗项目“木梳制作技艺”“麦秆画”“木版年画”等多个“非遗手工”体验项目,为广大市民、社会团体、大中专生和小学生提供专业的课外综合实践课程与非遗实践课程。

坐落于金凤万达的西西弗书店,非常有艺术感的店内装潢摆设让它成为极具知名度的网红打卡书店。这里的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搭配上小资情调的矢量咖啡馆,让人能够流连书页间,放任时间安静流淌。

近年来,银川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市10分钟、乡村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联合多方力量,以嵌入、联合、更新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注入了创新活力。

拓展公共文化活动 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在银川,一场场常态化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让文化浸润着市民的日常生活,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抑扬顿挫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委婉,时而舒缓悠扬;锣鼓的节奏时急时慢,“文场”柔和明亮、委婉动人,“武场”粗犷有力、热烈奔放……“今年以来,‘湖城有戏·一元剧场’秦腔惠民专场演出继续坚持‘政府搭台、院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营模式,积极拓展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推动雅俗共赏的演出进社区、进街道、进广场、进剧场,全年演出100场。”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惠民文化演出季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惠民服务,真正做到“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艺术”,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营造银川市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银川市民享受了多场文化饕餮盛宴。“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送戏下乡”文化演出,好戏连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此外,银川剧院还为市民准备了多个剧目的演出,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则为广大市民奉上文化味浓、新玩法多的文旅盛宴。

满足文化生活需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抬手、转圈、踢腿……”中秋节假期,走进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市民驿站一楼舞蹈室内,阿姨们正在专注地排练舞蹈。“每周我们都会集中排练,文化艺术馆还派来了专业的舞蹈老师来授课,我们提高可快了!”参加排练的张阿姨说。

舞蹈室旁边,社区的孩子们在航天科技馆玩起“高科技”。信息与智能、风力发电、太空漫步……在航天科技的星辰大海中漫游,一个个科普仪器让孩子们眼前一亮。“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就来到这里,既能学习又能长见识。”11岁的王家乐说。

假期里,在银川市非遗保护中心,蜡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鱼颖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非遗体验。扎布造型、下缸染布、氧化、清洗、拆解,在鱼颖老师和助教老师的帮助下,小学员们都完成了自己的扎染小方巾,大家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动手创作的快乐。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关键还要看基层、看农村。为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今年,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公共文化业务骨干,对全市新型文化空间、基层文化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导,为基层文化阵地提质增效明晰了工作方向。同时,银川市文化艺术馆还深入到各乡镇、社区、农村文化站、农民文艺演出团队、残联、部队、学校等基层帮扶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牵手共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将文化艺术的种子带去了基层。

“我们不仅要让公共文化资源‘动’起来、‘火’起来,也要让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起来、‘用’起来。”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银川市将持续加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培育打造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需求,在鼓励多元投入、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完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触摸城市脉搏的平台、宣传城市发展的阵地。”

文化惠民“有温度”,幸福生活“添热度”。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银川的“惠民属性”正不断增强,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真正实现文化惠民的“花开四季”。(记者 鲍淑玲)

编辑:胡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