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刺绣的年轻血脉迸发出新的活力。在宁夏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内,由宁夏刺绣第五代传承人、00后青年夏雨领衔,联合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绣心匠存”非遗活化项目团队主办、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承办的《锦上添花:刺绣艺术与宁夏刺绣》首期社会公益班正式开班。30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学员,将在此开启一场为期六期的传统技艺探索之旅。

作为新生代非遗守护者,夏雨虽年轻,却肩负着厚重的文化使命。课堂上,他并未照本宣科,而是以生动讲述串联起刺绣艺术绵延千年的历史经纬,细数历代名家名作的璀璨光华,并深情勾勒出宁夏刺绣从历史深处走来、独具地域特色的“前世今生”。在他口中,针与线不仅是工具,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的灵动载体。这份由00后担纲的传承责任,为古老技艺注入了蓬勃朝气,也让现场学员深感非遗传承的希望所在。

夏雨为每位学员精心准备了包含布绷、各色针线以及经典“梅兰竹菊”纹样的刺绣工具包。学员们热情高涨,在夏雨的细致指导下,从纹样描绘到针法练习,亲身体验“以针作画”的奇妙过程。现场气氛活跃,绣绷上逐渐显现的线条与色彩,记录着每位“刺绣小白”初试锋芒的惊喜。

据悉,本次公益班规划为六期系列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教学,引导零基础学员稳步进阶,最终成为能独立创作的刺绣爱好者。夏雨表示,后续课程将深化针法技艺教学,并融入更多宁夏本土文化元素。他满怀期待地透露:“我们有一个温暖的目标——在课程后期,带领全体学员共同绣制一幅凝聚集体心血的‘美丽山河’主题作品,用我们手中的丝线绣出对家国的挚爱深情。”(记者 鲍淑玲)

编辑:吴佳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