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7月1日消息 (记者许新霞 通讯员林倩 常琛)宁夏大学农学院有一位“牛专家”。“牛专家”不姓牛。他姓马,叫马云。

作为宁夏优势特色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今年48岁的马云跟牛“打交道”20多年。2018年,马云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宁夏大学农学院。学校争取到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投资5000万元,专门为马云搭建了“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作为实验室主任,马云的目标很明确,“我们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和农户更快地用上新技术,助力宁夏牛产业发展。”

马云(左一)向学校领导汇报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杨晓丽提供)

本着这个初心,马云带领他的科研创新团队,跑遍了宁夏各地大大小小的养牛场,为的是摸清宁夏牛产业发展的“家底”。结果他发现:宁夏的肉牛普遍存在牛肉皮下脂肪多、肌内脂肪沉积少、口感差、品质不理想;奶牛产奶胎次少、生产寿命低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马云和他的科研团队,围绕高产长寿奶牛选育、肉牛产肉性能遗传改良等开展科研攻关。

为了找寻奶牛高产的“秘码”,2021年,马云和他的团队用一年时间,在合作企业——宁夏农垦集团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养牛场里,摸清了牛场里数万头牛的生长特征。马云说“我发现他们牛场里有100来头牛能产7、8个胎次,这些牛为什么能产这么多?它有什么基因、性状?怎么能让其他牛也产这么多胎次?”行内的人都知道,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胎次息息相关,奶牛头胎产奶量较低,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奶量也会增加,4胎、5胎时产奶量最高。而宁夏地区养殖的奶牛,平均产奶胎次仅有2.5胎次。“一定要找到这些奶牛高产长寿 的‘密码’”。马云暗下决心,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他们申请的项目:“高产奶牛高产期健康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被列为自治区重大研发项目,目前已采集3万多个样本,正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实验中。

马云(左一)在海原华润公司黑安格斯牛养殖场调研(杨晓丽提供)

“不能只在实验室写论文,要真正服务地方,服务产业。”这是马云的科研准则。每次外出调研,马云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从这个村到那个村,凡事都亲力亲为。在博士生冯雪的印象中:马老师精力特别充沛,好像没有休息日,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看材料。

随着宁夏农牧业发展,肉牛产业被列为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为了打造新型科技创新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联系马云,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指导是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马云说。团队通过座谈会、一对一教学、线上线下员工培训,让他们知道站在科学角度还有哪些指标可以用,让牛场员工前期对牛的种用性能进行判断,测定牛生产性状指标,为种用潜力好的牛科学配置精料,而种用和生产性能差的牛则提前淘汰,降低企业成本。截至目前,团队与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等近20个企业开展了合作,共为企业培训400余名技术人员,通过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新增利润近2 亿元。

作为科研人,马云始终把发展牛产业作为头等大事;作为教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追求。为了拿到第一手实验数据,牛场前一天通知,马云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便带着学生们赶车,在牛场工作人员上班之前完成采样。由于采样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最开始采来的样本合格率低,马云和其他老师便反复讲解,为学生们演示,并针对学生存在问题一对一培训,最终样本合格率由61%提高到了97%。2021级博士研究生冯雪说。“我们去采样的时候,一次可能要站着或者蹲着4、5个小时,许多学生都坚持不住,马云老师还一直在采集样品。”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回报。团队组建4年间,共立项49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7篇,参与成果登记1项,申请专利8项。

编辑:胡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