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源动力。”3月7日,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重大部署,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她建议,把科技创新赋能医疗健康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动态的健康管理,为全民打造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扩大优质高效的健康资源供给,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全链条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健康宁夏建设初见成效

  马秀珍委员说:“健康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次体检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需要动态的监测和评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康管理。”她说,我国目前的健康管理大部分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主要由乡、村(社区)基层卫生人员来承担。以宁夏为例,全宁夏管理高血压患者46万人、糖尿病患者13万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主要由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在门诊或入户,每个季度监测一次血压、血糖,根据监测的情况再进行用药调整。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医生的能力不高,健康教育没有针对性,药物调整不到位,有的患者血压、血糖控制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对慢性病患者而言,难以实现及时的血压、血糖监测,管理难度较大,不能实现动态的监测和评价。

  为了解决乡村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宁夏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例如: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生。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民生项目,为南部山区9县区1577个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疾病病种涵盖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66种疾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可达到90%以上覆盖率)。截至2020年12月,AI辅助诊断107.44万人次,规范电子病历78.21万份,病历规范率提高到94.97%,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生诊治慢性病的能力,也提升了高血压患者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率,提升了健康管理的效果。今年将实现宁夏的基层智能辅助诊断全覆盖。

  同时,拓展了远程服务下沉优质资源。我区构建了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了3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让群众在基层即可通过远程门诊找到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各地知名专家看病。同时按照“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和机制市场化”原则,建设了远程影像、超声、心电、胎心监测病理等远程诊断中心,推动诊疗时间、诊疗地域和诊疗内容上的全覆盖,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模式。目前,在宁夏备案注册全国医师已达6.4万名,邀请“北上广”等地专家接诊近5000例,完成各类诊断160万例,开展远程胎心监护次数达1.6万人次。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健康管理。宁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为基层配备云诊车,打造具备B超、大生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多项检查的“移动医院”,为群众提供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智能公共卫生服务,既提升了基层“只录一次”效能,又强化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智能“网格化”管理。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合作打造“县+乡镇+村医”“专科+全科”一体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向基层患者提供规范、专业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普及医疗健康知识。通过平台数据采集、个人数据完善等多渠道完善和丰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建立健康管理模型,形成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切实发挥电子健康档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中的基础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

  在打造惠民平台优化就医流程上,我区亦有突破。在前期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的基础上,我区拓展了商业保险即时结算的服务能力,构建医疗健康“一站式”结算体系,扩大便民惠民结算应用,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健康医疗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提升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科技+数据”赋能大健康

  马秀珍委员建议,要建设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医疗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拓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信息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多种渠道完善和丰富电子健康档案内容,有效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率。推进县域内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开通线上就医便民服务应用,推动电子健康码的应用全面落地。加快区域影像、电生理、超声诊断中心和人工智能诊断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组织专门的科技攻关,对可穿戴的材料、传感器技术、医疗芯片技术、通信技术、电路设计、能量的采集与存储等进行联合研究,在健康监测、疾病治疗、远程康复等方面研发出更多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时刻监测人体的身体状况、运动状况、新陈代谢状况,让动态、静态的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实时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更好地满足老百姓个性化的健康需要。

  同时,她建议,将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入医疗服务,创新医疗应用场景、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如开展5G远程超声、5G动态心电,将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基层,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赋能。(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李徽 毛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