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4月14日消息  4月13日,在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宁夏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疾控中心邀请媒体走进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实地探访这个距离病原微生物最近的地方。

检测人员正在做检测。

检测人员正在做检测。

  什么是“生物安全”? 

  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 

  “简单说,生物安全是相对于生物危险而言的一种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在通往宁夏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路上,宁夏疾控中心毒理学检验科科长马学平介绍,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 

  目前,宁夏疾控中心有7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在银川市卫生健康委进行备案管理,主要承担着呼吸道、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以及开展炭疽和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核酸提取等实验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实验室还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任务。”马学平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必须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操作,个人防护采取生物安全三级防护。 

    工作人员在传递窗等待样本。

工作人员在传递窗等待样本。

  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生物安全”一词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作为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最近的地方,工作人员需要在洗消室内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先后经过缓冲走廊、准备区、缓冲间后,再进入核心区开展检测工作。”在马学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现场操作人员演示了穿防护服的过程。只见他们熟练地穿戴一次性医用工作帽、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和实验鞋后,压紧袖口,佩戴口罩以检查气密性;接着,撑开白色的防护服,锁紧延伸至脖颈的拉链,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全身上下唯一外露的双眼也蒙上了防护眼罩。最后,再外加一层手套和靴套后才可以工作。 

  马学平介绍,实验室内部采取负压设计,以防止病原微生物逸出。在进入实验室前,工作人员首先需打开控制机房中的空调和送排风高效过滤装置运行半个小时,以保持实验室压力稳定。 

  在核心区内,工作人员对所操作的样品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有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两人互相配合,实验结束后要按照穿脱防护服流程脱去防护服,对相关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一场检测下来,头发往往已被汗水浸湿。 

  在疫情“大考”中,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毒检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已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新出台的《生物安全法》将对生物安全从法律层面进行管理。(记者 安小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