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原副校长王冀川常回老校区看看。国庆节前,恰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该校设立了展厅,将曾经教学过程中的实物和照片进行展出,回溯电大的发展历程。10月5日,记者与王冀川相约来到展厅,从那些发黄的照片和古旧的磁带、收音机、摄像机中感受40年来电大的变化。

  “这是高速磁带复制机,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主要通过远程教育为电大学生进行播课教学,磁带是很重要的载体。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磁带是什么了。”王冀川感慨。

  步入展厅,历史感扑面而来,墙上用磁带拼成的巨大的“电大40年”几个字映入眼帘,周边摆放的都是电大成立之初使用的教学设备。看到被封存在玻璃展柜中的老物件,王冀川很有兴致,他说,宁夏电大1979年成立以后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广播、电视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开展广播电视教学活动,开启宁夏远程教育历程。

  “你看,电视摄录设备、高速磁带复录机、摄像机,这些设备是1984年宁夏电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购置的一批电化教育设备。每个试听教室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和广播等教学器材,实现了所有课程均可在试听教室集中授课和学习。同时,利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教学课程,电大学员在家中或单位即可进行学习。”王冀川说。在他印象中,当时电大的学生很多是“拼命三郎”,教室里既有四五十岁的学生,也有带着孩子来上课的年轻爸爸妈妈。虽然学生们年龄、境况各不相同,但大家的求知欲是一样的。“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作为老师教得有成就感,学生们学习也有动力,大家只争朝夕学习知识。”王冀川说。

  随着时代变迁,教学方式也日新月异,电大从最初利用广播、电视、录音机等传统媒体手段的第一代远程教育方式,转变为利用卫星、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的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进入到第三代,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双向视频技术进行远程交互和网络教学。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进入到“互联网+教育”的第四代,构建起了集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学习支持、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团队和网络教学管理于一体,相互关联、融合、贯通,全面支持在线人才培养的“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时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也进入到云端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时代。电大里的一个小小的展厅,浓缩着40年的成人教育记忆,也浓缩着社会进步的历程。(记者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