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隆德李士村:老手艺蹚出致富新路子

2019-02-12 09:06:00来源:新消息报
   “利用财政200万元扶持资金,将村里闲置的6栋校舍改造成醋厂、油坊、杂粮磨坊,并组建农资超市和农机服务队。去年年底,村集体实现收入零突破,年总收入118万元,纯收入38万元。”1月28日,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支书齐永新告诉记者,除1万元用于扩大农资超市规模外,剩余37万全部分红,村民人均200元,户均1200元,最高收入6万元。

  今年春节前,李士村村民齐书文从村集体财务室领到了6万元分红,高兴得合不拢嘴。齐书文是李士村醋厂技术把关者,有多年酿醋经验,技术娴熟。没来村里的醋厂前,他在隆德县一家醋厂打工,月工资1500多元,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8年,李士村醋厂成立,齐书文作为乡土人才被聘为技术负责人。“舞台”建在家门口,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齐书文干劲十足。“乡村醋厂必须技术过硬,才能与其他醋厂竞争。”齐书文说,经过村民讨论,最终决定村醋厂不走现代醋厂“寻常路”,围绕李士村村民酿醋传统,采用传统技艺,酿造原生态陈醋。

  “从煮曲、制曲、煮颗子、发酵、拌曲、淋醋,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制作,确保每一滴醋的品质。”在醋味弥漫的醋厂内,齐书文用木棒搅动发酵缸,让缸内液体充分发酵。伴随着搅动,乳白色的液体冒着泡上下翻涌,一股股醋味冲入鼻腔,直冲脑门。

  “香醋所需发酵的原料全部是产自当地的麦子、小豆、玉米、糜子、玉米,发酵周期最少半个月。”齐书文说,慢工出细活,村醋厂一个月只能生产3500多公斤醋,没有任何添加剂。“纯手工酿醋无法大批量生产,保质期短,每公斤香醋零售价12元。相比大工业生产的醋,纯手工醋香味醇厚,在李士村以及周边村组供不应求。”

  做醋过程中,温控特别重要,温度一直保持在30℃至40℃之间,否则酿不出醋味。拌曲、发热、出味道,最少需要半个月,然后分装在大缸内淋醋。淋醋的大缸底部装有一根吸管,经过沉淀后的香醋一滴一滴顺着细管滴入缸边的瓷盆内,3天才能滴满一盆。

  传统技艺酿手工香醋好油不怕巷子深

  走出醋厂,醋香尚未散去,胡麻油的香味又扑鼻而来。李士村胡麻油坊与醋厂仅一路之隔,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粗长的松木,目测直径有50厘米,长约11米。松木一端系着两个石碾,一段搭在胡麻粉上,重压之下,清油不断被挤压出来。

  “这是最传统的榨油方法,在其他地方非常罕见。”齐永新指着松木说,采用传统技艺榨油,在确保胡麻有机成分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出油,保证油品的同时,又能保留胡麻的香味。“见惯了现代机械榨油,这种传统榨油方式反而成了一件稀罕事,经常有人慕名带着孩子到村里观看榨油过程。”

  “一斤胡麻油需要碾压3天,经过数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熟油工人齐刚补充说,1000斤胡麻出油280斤,一斤胡麻油售价30元才能赚钱,否则会折本。

  齐刚介绍,传统榨油从炒油籽、磨游籽、踩油饽、蒸油、包坨、到榨油六道工序全靠人工完成,每道工序都是一次重体力劳动。“油坊精选当地优质胡麻,经过筛选,将生胡麻炒熟,直到炒出香味。胡麻炒熟后,工人们用石磨将其碾成细粉,经过多次捶打,把胡麻粉制成饽,盛入蒸笼,再放到大火上蒸,蒸发掉胡麻里多余的水分。”齐刚说,接着,工人们用麦草和钢圈将饽包扎9圈后,放在翘起的松木下碾压。“松木撬杠需两人手工绞6次,每一次需要十几分钟。”齐刚说。

  “好酒不怕巷子深。李士村的陈醋、香油也不怕销不出。”齐永新说,建村集体经济作坊,采用传统技艺加工,为当地村民致富提供支撑,让村民有了长期固定收入,同时带动当地特色种植业发展。(记者 剡文鑫 文/图)

香醋顺着吸管滴入瓷盆。

香醋顺着吸管滴入瓷盆。

    工人展示纯手工胡麻油。

工人展示纯手工胡麻油。

编辑: 胡钰

隆德李士村:老手艺蹚出致富新路子

“利用财政200万元扶持资金,将村里闲置的6栋校舍改造成醋厂、油坊、杂粮磨坊,并组建农资超市和农机服务队。去年年底,村集体实现收入零突破,年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