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海绵城市固原——让居民生活更滋润

2018-11-07 08:54:00来源:新消息报
    央广网银川11月7日消息  “根据安装的雨水收集器大小,一次降雨一根落水管可收集750公斤至10吨水,加上安装在道路、公园、绿化带等处的蓄水设备,根据降雨量,整个市区一次可收集1.3万吨水,而且可循环利用。”11月5日,负责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的宁夏首创技术部经理刘祺超这样说,固原于2016年9月开始建设海绵城市,工程项目已实施两年,海绵城市效果明显。 

  固原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分两期实施,建设周期两年半。近日记者就海绵城市建设中先进技术运用、居民受益程度、城市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采访,解读海绵城市建设。

  多项技术“控”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系统性工程,从源头、过程、末端大小项目一共123个,涉及海绵化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升级、河道综合整治、地下管网检测修复等。”刘祺超说,海绵城市建设相当给固原市区动了一次“大手术”。 

  “在固原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我们使用各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手法,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以问题与目标为导向确定我们的设计方案与使用技术。”刘祺超说,针对固原市湿陷性黄土独特的土壤地质条件,他们在每个项目设计前,都要进行地质勘察,明晰土壤断面情况,然后计算并设计蓄水量方案。同时,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内部结构设置防水土工布,保证雨水安全蓄积。 

  针对固原市降雨少、缺水的客观情况,宁夏首创在小区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居民使用屋面雨水的习惯,将雨落管进行改良提升,设置雨水桶,收集屋面雨水,供小区居民浇菜、浇花、洗车等。此外,在小区雨水排口的末端设置雨水池,收集整个小区的雨水径流,用于绿化浇洒等。 

  “雨水桶与雨水池采取初期雨水弃流措施,将污染负荷较高的初期雨水通过流量法截流至污水管网或容积法进行截流控制,确保较为清洁的雨水进入雨水桶或雨水池。”刘祺超说,对于固原市路面竖向坡度大,产生径流泥沙量大的特点,在蓄水设备的进水口处安装了消能过滤设施,采用拦污措施,对道路雨水径流中的泥沙、各类污染物进行净化、消能和预处理,“拦污框采取模块式设计,方便后期取出和冲洗维护。” 

  “以小区改造中雨水循环利用为例,玫瑰园小区在没有改造之前,雨水散排,全部浪费掉了。改造完成后,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0%,径流控制率85%以上。”刘祺超介绍,在每栋楼每一根雨落管底部装一个雨水收集器,同时在小区内建一座蓄水池,将每次降水通过收集、净化处理后,居民用于浇花、灌溉、洗车,以此节约自来水,降低居民用水成本。 

  据了解,固原共改造老旧小区46个,现已有80%以上老旧小区进行雨水和污水分流改造。现固原市区的道路、绿化带等地方的雨水收集控制达到10%,实现了从源头滞蓄,减少雨水进入排水管网。

  雨污合流弊病多

  “建设前,固原属于严重缺水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0吨,为宁夏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的55%,不足全国人均的17%。”刘祺超说,随着城市发展,降雨后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大,局部低洼处内涝无法疏解,都给城市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海绵城市建设前,固原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资金紧缺,城市排水管网系统长度约215.3公里,其中合流制管网长度为139.86公里,占总管网65%;两年及两年一遇以下的标准的管网长度150.7公里,占总管网70%。通过检测,固原城区排水管网病害严重,甚至影响城市安全。 

  “固原老城区雨污合流水的污染比较严重,合流区域约占城区65%。”刘祺超介绍,每年固原超过2毫米的降雨达42场次,由于水厂截污干管输水能力有限,其中有31场次在雨季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溢流污染问题,溢流发生频次超过50%,是造成清水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现状管网多是合流管网,排水能力基本上达不到两年一遇的标准,加上管网保养工作不到位,而且暴雨时无必要的行泄通道,降雨强度每小时超过16毫米,城内就会出现局部积水,降雨强度每小时超过33毫米,城内就会出现大范围积水导致交通瘫痪。”刘祺超说,根据雨季现场踏勘,固原城区共计有12处积水点,主要分布在宋家巷、火车站桥、六盘山热电厂等。

  分流雨污治顽症

  “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是解决城市弊病主要方法。”刘祺超介绍,最终实现雨水直接进入河道、污水进入污水厂,达到节水、分流治理的目的。 

  以固原市区最为重要的文化路为例,该路面为混凝土路面,表面看不出问题,但挖开后,发现各种管网悬空,基础沉陷,水泥路面悬空。“降雨后,城市排水不畅,导致大量的雨水进入地下,并危及到街道两边的住宅和商业楼。”刘祺超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给排水“主动脉”做了更换手术,又对城市排水的“毛细血管”逐步修复。 

  刘祺超介绍,经过示范区系统推进,新、旧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23平方公里试点区内示范区,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到有缓解”的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解决城市现存的问题,还要将固原市打造成为我国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刘祺超说,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控制目标,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从每年31次降低至每年10次,全年实际利用雨量为130.63万吨,雨水资源总利用率为10.45%。中水利用途径集中绿地浇灌、道路浇洒、工业用水、河道补水等,中水年利用水量为637.00万吨,中水利用率为43.63%。主要内涝积水点消除,满足3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新建管网设计标准达到两年一遇,城市水环境得以明显改善,清水河水质达到Ⅳ类水平。

  居民生活得改善

  人是城市的灵魂,固原在建设海绵城市中,始终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设计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满足居民的需求为第一出发点。 

  结合海绵绿地建设,对市区内老旧小区进行景观品质改造,全面更换地下管网、监控照明、外墙保温等,并增设小区停车场、垃圾收转等设施,系统提升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对南城路、文化街、中山街等城市主街区沿街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保护历史古迹,修建古城墙遗址公园,打造市民5分钟休闲生态文化娱乐圈。 

  “我们充分结合固原市城市建设时序,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使新建的城市具有保护城墙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城市发展等综合功能。”刘祺超说,居民的实在受益就是小区的居住环境变好了,房子更暖和了,路面更平整了,道路积水情况变少了,居民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给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善。(记者 剡文鑫)

编辑: 胡钰

海绵城市固原——让居民生活更滋润

“根据安装的雨水收集器大小,一次降雨一根落水管可收集750公斤至10吨水,加上安装在道路、公园、绿化带等处的蓄水设备,根据降雨量,整个市区一次可收集1.3万吨水,而且可循环利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