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两会聚焦】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2018-03-12 08:49:00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西海固,曾经苦瘠甲天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7年,宁夏302个村脱贫销号,减少贫困人口1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

  全国两会期间,宁夏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愿,“晒”出脱贫难题。全国人大代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回应民声,为补齐短板、啃“硬骨头”建言献策。

  目前,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宁夏脱贫攻坚正面临“最难啃的硬骨头”: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5个深度贫困县(区)和中部干旱带西部片区等“五县一片”为宁夏深度贫困地区,现有贫困人口19.6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82%,其中170个深度贫困村有7.7万贫困人口,是全区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到2020年,宁夏要确保未脱贫的23.9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9个贫困村和17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用36条力度大、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普惠面广的政策措施,聚焦重点群体、核心任务、均衡充分发展,更精准、更可持续地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难题。

  脱贫攻坚短板亟需补齐

  民声

  3月10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蒋口村西山坡上,40亩大的红梅杏园里,付玉林开着水罐车给这些“摇钱树”浇水,“没霜冻、雨水足的好年景,这40亩园子能给我带来三十几万元收入。但就是缺水,每年从山下拉水浇树得花好几万元呢。希望政府能引水上山发展节水滴灌,让我带着贫困户经营好山坡上的2100亩红梅杏。”

  山花烂漫还需些时日,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马渠湾花果庄园园主王强已开始收拾农家乐设施。“我这里最好的时节是春天花开和夏季避暑,每年虽有些收入,但不多。主要是因为进山庄的路况不好,连接崆峒山等景区的道路不通,游客进不来,没有宽带、水厕等配套设施,留不住人……如果政府能帮助解决贫困村的这些难题,我就更有信心整合红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采摘游、红色旅游以及赏花游等资源,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贫困户就业脱贫。”

  背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宁夏紧盯贫困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整合资金,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集中力量完善水、电、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脱贫销号村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客车、有综合服务网点、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标准化卫生室等“五通八有”。但是,仍有部分偏远贫困村,出行难、吃水及发展产业用水难、宽带信息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卫生间紧缺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脱贫攻坚短板。

  建言

  马汉成代表建议,应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目标,衔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政策,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乡镇污水及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脱贫致富路径仍需拓宽

  民声

  3月9日,春日暖暖,西吉县偏城乡伏脑村的积雪正在融化。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每个人都怀揣着滚烫的致富计划。

  村民海林峰去年贷款5万元买了4头基础母牛,已生了两头牛犊,能卖2万元。“在精准扶贫支持下,我们村这两年才开始养殖肉牛,全村肉牛存栏360头。这个脱贫的好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薄,规模小,希望能继续给我们贷款、补贴支持,让肉牛养殖成为我们村的‘摇钱树’。”

  村党支部书记马志荣的愿景是:“在移民迁出区的4000多亩梯田里栽植核桃、花椒、红梅杏等树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委会主任马志辉的计划是:“利用良好的植被和凉爽的气候,把村庄变成避暑山庄,冬天利用阴山坡建成滑雪场,把乡村旅游搞起来。”

  背景

  跟西吉县偏城乡伏脑村一样,我区170个深度贫困村,正努力解决种养殖脱贫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政府全力提高马铃薯、草畜和冷凉蔬菜等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和品牌效益,加强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力,完善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的体制机制,脱贫致富路径正进一步拓宽。

  建言

  马慧娟代表建议,每个乡镇聚力培育1-2个精品产业,努力实现镇有品牌,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氛围。通过引企进村、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休闲农业。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机制,加强到户产业落实后的跟踪、监督与引导,确保脱贫产业发展壮大。

  陈春平代表建议,宁夏要继续加大脱贫攻坚财政投入力度,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危房危窑改造、劳务移民、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财政组合政策。全力支持草畜、枸杞、马铃薯、葡萄酒等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有市场前景的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实现稳定可持续的脱贫富民。同时,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政策衔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早日实现脱贫富民、乡村振兴的目标。

  马汉成代表建议,应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全方位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在品种和品牌两端发力,提升“六盘山”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让好产品对标大市场、卖出好价钱;要加快农村创业创新步伐,借助“互联网+”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给力脱贫攻坚

  民声

  从西吉县苏堡乡搬入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望园三组已21个年头了,虽然种着十几亩水浇地,还有一处大院子,日子过得殷实而有滋味,但马翠翠总感觉自己有点像飘在水上的浮萍。

  这种感觉源自四个字:人户分离。

  “我家在沙坡头区没有户籍,房屋、土地不能确权,不能享受新医合,同样的药,有户口的人5元就能买上,我得花10元才能买上……”没有沙坡头区户籍的马翠翠觉得当地人的户口本是那么的金贵。

  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宁夏就有群众自发搬迁到外县外省居住。这部分群体在迁入地定居,有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却没有迁入地户籍,因而被称之为自发移民。目前,仅中卫市就有自发移民7537户30965人。

  自发移民现象是贫困地区群众应对恶劣自然条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因在迁入地不能办理户籍登记手续,造成长期“人户分离”,户口的非本地化,导致他们享受不到附着在户口上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

  建言

  万新恒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有关解决自发移民问题的政策法规,从规范化、法制化的角度对自发移民进行全方位管理。对已经完成自发移民的进行合法性确认,对正在进行的自发移民和未来的自发移民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在居住地有耕地、有房产,能稳定居住的自发移民,允许户籍迁入居住地,纳入当地社会管理,与当地群众享受同样的社会待遇;对现有耕种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在农村居住的核发宅基地证,并在原居住地核销户口,彻底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马慧娟代表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优化不同地域之间户籍迁移政策,规范合户、分户问题,加大信息核对确保户籍信息准确,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支撑。(记者 王玉平 徐佳敏 李志廷 张文攀 姜璐 和牧川)

编辑: 胡钰

【两会聚焦】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西海固,曾经苦瘠甲天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7年,宁夏302个村脱贫销号,减少贫困人口1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