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核中,宁夏银川市因综合测评成绩未达到70分,被停止文明城市资格一年,让文明城市的称号“蒙尘”。为此,银川市高度重视,追责、整顿、整改……知耻而后勇的行为固然值得称道,但同时也要警惕,莫让创建文明城市的举措偏离轨道。

  一段时间以来,过去少有清理的街边灯箱广告、路牌等也有了专门人员擦拭;街边的一些破旧路肩道牙砖被更换一新;多年不亮的路灯重放光明;曾经的卫生“死角”有了专人打扫……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怪现象”:原本很坚固的公共汽车站棚不见了,不知要“换代”成什么样子?部分城市居民喜爱的、自发形成的早市也一夜间不见了踪影;街巷中许多方便群众购物的摊点消失殆尽;偶遇的摆摊者也是战战兢兢、四处观望,提防城管人员随时出现。文明城市整治的背后,却引来了群众的议论纷纷。如此文明城市的创建和恢复更像“创卫”,而非“创城”。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由此不难看出,文明城市更要求围绕“文明”二字,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其核心要义。

  众所周知,城市大街小巷里的一些便民小摊、商业网点,不但为百姓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也解决了一些城市困难群体的就业生存。这既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同时也为他们搭建了生存的空间。殊不知,这同样是检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城市道路倡导的机动车礼让行人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对行人的要求却在“人性化”的招牌下,严重跑偏,致使本来就拥堵的城市道路更加拥堵,追尾事故频发,驾驶人员叫苦不迭。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过程。推进过程中,更需要多一些心平气和,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包容大度,少一些浮皮潦草;这才应当是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就像银川街角新增的几处“悦读”书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无声处中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和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潜移默化中也推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

  城市文明程度与市民整体素质一脉相承。因此,文明建设也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并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的内涵。诸如,市民出行是否便利、购物是否方便、就医就学是否顺畅、城市供暖是否暖心、市民热线能否真正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这些才应当是文明城市努力的方向,才是市民安居乐业、文明生活的“晴雨表”,是真正考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指标。

  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翻身仗,虽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但更要真正把“文明”挺在前面。银川,请稍安勿躁!

 

                                                                                                                   (央广评论员许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