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吴忠11月14日消息 (记者许新霞)“心里是有很多不舍,但是我身份变了,使命却没有变。”2018年10月10日,乔军同许多现役消防军人一样,依依不舍地摘下了军衔。

  然而,身份转变了,使命依旧在。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乔军已经在消防战线奋战了14年。

  2005年,大学毕业的乔军选择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从大学校园到基层消防中队,从缺少经验到游刃有余,从书本知识到直面生死,乔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长与转变。

与同事一起研究消防信息化设施

  乔军说,刚进消防在新疆集训时,还是有一些不适应:每天早晨6点15分吹起床哨,6点30分集合出操,11点半收操,12点准时开饭。因为训练量大,一般开饭3分钟后,盘子里的菜就基本空了。战友们一起做俯卧撑,直到铺在地上的报纸被汗水湿透;一起跑五公里,直到瘫倒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一起爬上冷冰冰的单双杠,直到把手上的那层茧磨破…………一起洗完那一堆又一堆的衣服;一起把厨房打扫得跟星级酒店一样;一起一遍又一遍刨着沙坑……当这些场景不再重现,他们也练就了军人的速度和作风。

  2007年,乔军赴当时新成立的红寺堡开发区消防中队担任中队长。到中队的那一天,他没有急着上楼,而是在中队周边走了一圈。“我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荒凉。”乔军说。荒凉简陋的环境让一些刚来的战士心也“凉了半截”,一些年轻战士出现了思想懈怠的情况。

  想要走出困境,硬件建设和思想建设缺一不可。乔军白天积极争取经费做好保障工作,带领战士对营区进行改造;晚上打电话向老队长请教管理经验,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当时乔队长为了盯人晚上不睡觉。如果有人不请假外出,从门口出,队长就在门口;翻墙出,队长就在墙外。”在当时战士们的眼里,乔队长简直有些像“超人”,二十四小时不休息。

  执行消防救援任务必须有铁打的纪律才能保障绝对的执行力。“这也是对人民群众和消防员自身安全负责任的表现。”乔军说。

检查消防设施(右)

  在基层消防工作中,除了大大小小的火灾,各种各样险情下的救援工作也是消防员们每天面临的挑战。

  2008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吴忠市红寺堡辖区范围内盐兴路一辆20吨左右的汽油罐车侧翻到路基下发生泄露。经专家集体讨论,要在短时间内有效排除险情,只有对变形的导油阀保护箱体进行拆除,实施导罐作业。在破拆过程中一旦有丝毫火星都有可能引发油蒸汽的瞬间爆燃,导致油罐整体爆炸。

  “这种没着火的现场是最可怕的,因为现场积蓄了大量的能量没有释放,一丁点失误都可能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做了14年消防员的高斐说。

  危急关头,乔军主动要求承担破拆任务。在队友水枪掩护下,乔军一人携带破拆工具靠近了被油蒸汽包围的变形箱体处,成功完成了破拆。

  近年来,消防装备、器材更新换代频繁。从过去的老式卡扣水枪、水带到现在的多功能水枪、高压水带,从过去“摇摇晃晃”的老东风水罐消防车到现在的大吨位水罐消防车、“奔驰”泡沫消防车,还有举高喷射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无人机、消防机器人、“八爪鱼”液压破拆工具组等等“高精尖”消防装备、器材不断加入到消防日常执勤战备中,使灭火救援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如何最大限度用好、管好这些装备、器材,真正提高中队灭火救援能力,是乔军面临的新考验。

  “刚到红寺堡中队的时候,还用着‘小米加步枪’,现在都是‘飞机大炮’的时代了,虽然装备、器材不断更新,但用的还是我们战斗员,要确保每个战斗员都会用、会维护,才能发挥这些‘飞机大炮’的真正价值。”这是乔军反复对战斗员们叮嘱的一句话。

向学生介绍消防装备

  如今,乔军已从救援一线退出,做起了消防安全督查工作。虽然不再有出生入死的“最美逆行”,却担负起了千家万户的平安保障。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防患于未然’,公共建筑中未被发现的火灾隐患,一旦爆发都是难以想象的悲剧,我们要清除掉这些‘定时炸弹’。”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乔军坚决不放过消防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任何一个问题。

  有些验收合规的建筑经他研判仍存有隐患,他便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督促整改,很多商铺老板都被他的执着所感动。“最后他们按要求改造了,估计是被我‘烦’得不行了。”乔军自嘲地说。

  转眼改制一年了,说起现在跟以前的变化,乔军感慨万千:“脱下军装换上‘火焰蓝’,卸下军衔换上救援衔,身份虽然改变了,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没有变,精气神没有变。现在我们要转变为应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国家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队伍和个人的专业化水平,提高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才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从一身书生气的大学生到经验丰富的消防干部,14年过去了,乔军的身份也由消防战士变成了职业消防员,他的青春依然燃烧在消防岗位上,燃烧在火红的消防事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