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特稿:剪纸艺术大师伏兆娥的巧手乾坤

2018-02-11 09:45:00来源:央广网

  伏兆娥在创作

    央广网银川2月7日消息(记者廉军)今年58岁的著名回族国际剪纸艺术家伏兆娥出生在宁夏海原县,从小就是个巧手姑娘,6岁就跟着热衷剪纸的母亲学习剪纸,这一剪就是一辈子,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剪出了一个非凡的艺术世界。

  春节氛围渐浓,银川市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记者发现伏兆娥的剪纸作品图案随处可见,公交站牌、宣传牌、公益广告上都可以看到。

  6日在伏兆娥工作室里她对记者说:“剪纸艺术发源于陕甘宁地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我的剪纸被广泛使用我很高兴,艺无止境,艺术带给我的快乐不是财富可以替代的。”

伏兆娥的贺狗年作品

  伏兆娥介绍说,剪纸有剪纸的语言,万剪不断、疏密结合、阴阳处理、阴刻和阳刻。最大特性是对称性,还有民俗性和象征性,它还有月牙纹、锯齿纹、贯钱纹、回子纹等特有的符号。我的剪纸是心、眼、手三者合一,看着场面就可以剪出来,纯属原创。各种人物、动物、事件场景,只要我能想到,只要你能提供,我都能剪出来。我剪的人物肖像画,面对面立等可取,大家都很满意,说剪得很传神。

  伏兆娥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回族姑娘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与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密不可分。她说剪刀用废了几百把,剪过的红纸能拉满一汽车,大小各类作品累计百万件。

伏兆娥给大家送福

  伏兆娥自幼酷爱剪纸艺术,把剪纸技艺定作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剪纸是她这辈子最大的事儿。1983年伏兆娥以自己开的小饭馆的经历创作了《饭馆春风》在宁夏日报上发表,从此她一发不可收。随后作品便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获奖,她的剪纸艺术很快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还应邀为《女人这一辈子》《黄河绝恋》等多部优秀影视剧献艺,又获电影美工设计奖。伏兆娥作为宁夏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上海世博会,还多次随宁夏政府代表团赴日本、香港进行文化交流,现场献艺倍受关注,引起轰动。她的艺绩逐渐开始在国内外传播。

  1997年是伏兆娥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应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邀请入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立“伏兆娥剪纸工作室”为中外游客现场剪肖像,累计已有肖像作品超过10万个。其技艺精湛被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誉为“西北第一剪”。

伏兆娥的剪纸作品一

  做为国家非遗传承人和宁夏首批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有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和民族特色,在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中,用一把灵巧的剪刀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的故事传说,抒发自己的所爱所恨,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为民间艺术长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深受国内外剪纸爱好者的欢迎喜爱,被各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还荣获“中华巧女”“中国十佳艺人”等终身荣誉,是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终身荣誉会长。

  伏兆娥剪纸艺术没有局限,内容涉猎广泛,名著中的人物、生活中的事物原型、特色景区等等也都成了伏兆娥的灵感源泉及创作内容。她创作的四大名著系列中的部分人物被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印制为火花集发往世界各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学习剪纸,伏兆娥出版了《伏兆娥剪纸集》和《怎样学剪纸》等书,一经出版受到剪纸爱好者的追捧。

  伏兆娥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艺术日臻成熟,近些年她的作品主题、立意方面站上了更高的台阶。她创作了多部反映和谐社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优秀作品。其中《回汉人民奔小康》被中国博物馆永久收藏,《回族风情民俗长卷》获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特别奖,《西夏风光》在中国剪纸艺术大展中荣获金奖。《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民族画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对伏兆娥进行了专题报道。

伏兆娥在指导学生剪纸

  伏兆娥凭借剪纸艺术培养三个女儿上了大学,把小女儿送出了国门读艺术博士,大女儿读了艺术硕士。还和二女儿李剑成立了一家文化艺术品公司,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与自治区妇联合作成立“宁夏妇女手工制品协会”,先后开办30多期手工制品培训班,1000余名妇女因此受益,公司也培养出了稳定的剪纸队伍。目前拥有联盟艺术家3名,专业技术人员50多名,签约妇女手工制作者200多人,实现了非遗剪纸作品的产业化发展,让“伏兆娥剪纸”和“回乡剪纸”两个剪纸品牌更加名扬海内外。

    今年是农历戊戌年,俗称狗年。伏兆娥剪了多种福狗旺狗财狗的作品,祝福大家狗年吉祥,幸福如意。

编辑: 胡钰

特稿:剪纸艺术大师伏兆娥的巧手乾坤